2015年4月30日,THE PRESS在申报馆正式开业。这是一家由复旦大学校友众筹的咖啡馆,复旦89级化学系校友汪新芽是创业牵头人。店铺收集展示了《申报》原版报纸等一批藏品,举办多场沙龙活动,呈现了鲜明的新闻史元素和文化情怀。
前五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9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8万亿元。截至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1.93万亿元,同比增长8.4%。
5月份当月的新增社融达到了2.1万亿元,同比多增5132亿元,而存量则实现了同比8.4%的增长,增速较上月提高了0.1个百分点。国债和专项债的共同放量致使政府债券的发行成为本月社融的主要支撑,企业债虽然是第二大支撑项,但是主要是来自于低基数的影响而信贷方面的拖累依然在继续。
信贷方面,信贷口径下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4100亿元,虽然有所少增,但考虑到在特殊再融资债发行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以及数据被“挤水分”之后,信贷数据保持在当前近万亿增长的水平,也不算差。居民部门相比企业部门仍然偏弱,伴随着地产进入下行周期,信贷主体切换增速下行。而企业部门方面,主要依靠票据融资的支撑,银行继续将表外票据转向表内来冲抵信贷规模。
M1和M2的同比下滑,表明信用扩张的力度有待提振。总需求仍然不足,企业预期相对较低,进而导致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企业资金活化效率很低。此外禁止手工补息之后,居民和企业存款流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的等替代渠道,而这些产品没有被计入M1、M2之中,也会导致数据偏低。
社融数据分析
5月份当月的新增社融达到了2.1万亿元,同比多增5132亿元,而存量则实现了同比8.4%的增长,增速较上月提高了0.1个百分点,由具体分项可以看出,政府债券的发行是本月社融的主要支撑,而信贷方面的拖累依然在继续。结构方面来看,本月超长期国债的落地以及专项债发行的提速,推动了政府信用的扩张,地方财政债务压力有所缓解,国债和专项债的共同放量致使政府净融资同比多增。而企业债虽然是除政府债之外的第二大支撑项,但其同比高增主要是受到了低基数的影响,当月的新增规模较4月有所收缩。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但环比较4月转暖。非标融资中的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也较上月有所改善,反映票据融资正在发力。所以综合来看,在实体部门融资需求仍然偏弱的背景下,政府部门成为融资主体,后期伴随着政府债的集中发行以及公司债的加速发行,预计社融增速的反弹趋势有望继续延续。
细项数据: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0.26万亿元,同比少增2.1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727亿元,同比多增778亿元;委托贷款减少915亿元,同比多减1714亿元;信托贷款增加2350亿元,同比多增1968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318亿元,同比多减186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2万亿元,同比多251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2.49万亿元,同比少3497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060亿元,同比少2835亿元。
信贷数据分析
从总量来看,信贷口径下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4100亿元,虽然有所少增,但考虑到在特殊再融资债发行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以及数据被“挤水分”之后,信贷数据保持在当前近万亿增长的水平,也不算差。分贷款主体来看,居民部门相比企业部门仍然偏弱,5月份虽然二手房市场成交有所回暖,但其热度还没有同步传递到一手房市场,收入预期与楼市预期仍然对个人融资起到抑制作用。在2021年之前,地产是信用扩张的重要载体,而伴随着地产进入下行周期,信贷主体开始切换,在政策的引导下投向工业、服务业等低负债部门,带动信贷增速下行,也带动居民部门的信贷低迷。而企业部门方面,主要依靠票据融资的支撑,票据融资新增远超过去五年同期的平均水平,表明当前企业部门的信贷需求也依然偏弱,银行继续将表外票据转向表内来冲抵信贷规模。但当月央行召开银行信贷业务座谈会,提出正确看待票据融资,要求银行满足企业合理的票据需求。
细项数据:住户贷款增加889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9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598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3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44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11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304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5306亿元。
存款数据分析
本月M1和M2同比继续延续了之前的回落趋势,M2同比再下降0.2个百分点至7%,M1同比继续走低至-4.2%。M1和M2的同比下滑,表明信用扩张的力度有待提振。M1和M2的同比增速可以分别表征为企业的活期与定期存款,M1的下滑表明当前总需求仍然不足,企业预期相对较低,存款更多的被居民部门用于储蓄,而没有去消费进而转化为企业活期存款。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企业资金活化效率很低,存款在定期沉淀,加之金融数据正在经历“挤水分”,货币的派生能力相应减弱。而M2的同比下滑除上述原因以外,还包括禁止手工补息之后,居民和企业存款流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的等替代渠道,而这些产品没有被计入M1、M2之中,也会导致数据偏低。
细项数据: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71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前五个月净投放现金3618亿元。
5月数据的边际回暖,主要是受到政府债券的拉动国内股票配资入门,而私人部门信贷需求还有进一步修复的空间,居民部门复苏的相对企业部门缓慢。但是在金融挤水分、防空转的背景之下,虽然信贷增速有所放缓,但是对经济数据的引领作用和相关性也有所减弱,所以对经济弱复苏的趋势无需担忧。后面来看,伴随着政府债的集中发行以及公司债的加速发行,预计二者对社融增速的支撑仍将延续,反弹趋势也有望继续,禁止手工补息对M1的影响也将逐渐淡化。而针对当前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仍然不足的问题,货币政策有望继续发力稳增长、稳融资,房地产政策的持续落地以及即将到来的重要会议,可能会对居民部门融资有所支撑,但具体的效果还需要继续观察。